九游體育app娛樂卷上卷端題“皇明大儒王陽明先生降生靖難錄”-九游(中國)jiuyou·官方網(wǎng)站-登錄入口


【敘錄】九游體育app娛樂
《王陽明先生降生靖亂錄》三卷,明馮夢龍撰,日本慶應元年(1865)弘毅館刊本。大本三冊。扉頁書名之右署“明墨憨齋新編”,左下署“弘毅館開雕”。卷端署“皇明大儒王陽明先生降生靖亂錄”,次行署“墨憨齋新編”。
正文獨攬文武邊,白口,無魚尾,有界行,半葉十行,行二十一字,有極一絲返點。后又有明治年間青木嵩山堂后印本。
【驗證】
此書原為馮夢龍所輯《三教偶拈》之一種,余二種乃釋家之濟公及談家之許旌陽,以表其三教交融之義?!度膛寄椤芬粫鴩鴥?nèi)不存,天壤間僅存長澤規(guī)定也舊藏孤本,后入東京大學東瀛文化征詢所。

即此三篇而言,后二篇為襲他東談主舊作,均曾單行,唯首篇為馮夢龍自作,迄未單行。亦即《三教偶拈》之湮沒于禹內(nèi),其所致之效果即《王陽明降生靖亂錄》之失傳。然日本又刊此傳使之別行,亦有一火羊補牢之效。
按:此書于國內(nèi)多寫為“靖難錄”,實為“白名”之顯例[1]。
此書首為孫楷第先生著錄于《中國世俗演義書目》(1933)中,云:“皇明大儒王陽明先生降生靖難錄上中下三卷,存,日本刊本。明馮夢龍撰。夢龍字里見前。書題‘墨憨齋新編’。此書所記皆實錄?!盵2]此處行將“靖亂”誤為“靖難”。
半世紀后,孫氏出書《戲曲演義書錄解題》,依沿此白名[3]。

而后,《中國世俗演義總目摘要》著錄更為詳備:
皇明大儒王陽明先生降生靖難錄
原刊本已佚。日本慶應紀元乙丑(1865,即清同治四年)晚夏弘毅館刊本?!瓋?nèi)封正中為“王陽明降生靖難錄”,右上為“明墨憨齋新編”,左下為“弘毅館開雕”。上中下三卷,不分回,無回目。卷上卷端題“皇明大儒王陽明先生降生靖難錄”,卷中卷下卷端及板心均題“王陽明先生降生靖難錄”。……[4]

《中國古代演義百科全書》(1993)錄此條件,并附“明刻本《皇明大儒王陽明先生降生靖難錄》書影”,此題自誤,即由題解亦可見作家于此書不甚澄澈,一言未及《三教偶拈》,故于圖下徑標“明刻本”,并于題解之末云“今存日本嵩山堂刻本”(此言亦誤,因其原為弘毅館刻本,青木嵩山堂不外購其板片再印漢典),似又將日本嵩山堂之“和刻本”等同“明刻本”,其書影亦確非明刻《三教偶拈》之圖,而為和刻書影。
此且不論,僅此首頁,其名顯為“靖亂錄”,而題解及圖題仍標“靖難錄”[5]。
至《中國古代演義百科全書》1998年矯本來中,此條有所修改,書影題為“嵩山堂刻本《王陽明降生靖難錄》書影”,然關節(jié)之誤仍未修正。

《中國古代演義總目》(2004)為中國演義目次集成之作,著錄此書則與前幾同,亦誤為“靖難”。然此書亦錄《三教偶拈》,其題解與前條同出一手,此條中卻云“本書是三部演義《皇明大儒王陽明先生降生靖亂錄》、《濟顛羅漢凈慈寺顯圣記》、《許真君旌陽宮斬蛟傳》的書冊”,或前條本色抄自《中國世俗演義總目摘要》,未知其與本條交加也。
然而此名因何易訛如斯?或因為王陽明所平之朱宸濠亂與朱棣“靖難”特地雷同,吳敬梓《儒林外史》中曾借婁四令郎之口云:“寧王此番舉動也與成祖差未幾。僅僅成祖運談好,到而今稱圣稱神;寧王運談低,就落得個為賊為虜。也要算一件不服的事。”[6]

成者為王,朱棣“叛亂”竟為勝者之“靖難”。“靖難”原為安適變亂之意,朱棣之后此詞被附著稀奇意味,如《明史》此詞二十二現(xiàn),均專指朱棣之事,無一例外。
此《靖亂錄》中亦說起朱棣之事,云“后燕王將起兵靖難”,此為《靖亂錄》僅見此二字處;馮夢龍他作用此詞時亦均專指此事,如《警世通言·杜十娘怒千里百寶箱》中云“到永樂爺從北平起兵靖難,遷于燕都,是為北京”[7];《軍師》“卓敬”條后考語云“皆、黃諸公無此高議,使此議果行,靖難之師亦何名而起”[8]。以此知以“靖難”稱此書不外想維慣性之效果。

【影印·整理】
金程宇《和刻本中國古逸書叢刊》。
《王陽明降生靖亂錄》,浙江古籍出書社2015年版。

【公藏】
中國:都門、華東師大、黑龍江、湖南、云大。
日本:國會、東大東文研、京大東談主文研東方、東京都立中央、東北大、一橋大、立命館大學、東瀛文庫、茨城大(以上慶應本),靜嘉堂文庫、關大、島根縣圖、公宣布館、名大、高知大、九大、佐野市立鄉(xiāng)土博物館、國士館(以上明治后印本)。
可貴:
[1] 參《條記演義“白名”例考》,《念書》2013年第8期。
[2] 孫楷第《中國世俗演義書目》,中華書局2012年版,第52頁。
[3] 孫楷第《戲曲演義書錄解題》,東談主民文體出書社1990年版,第96頁。
[4] 《中國世俗演義總目摘要》,中國文聯(lián)出書公司1990年版,第271頁。
[5] 《中國古代演義百科全書》,中國大百科全書出書社1992年版,第185頁。
[6] [清]吳敬梓著,李小龍、張夢筆校注《儒林外史》,東談主民領導出書社2018年版,第86頁。
[7] [明]馮夢龍《警世通言》,《馮夢龍全集》第二冊,鳳凰出書社2007年版,第483頁。
[8] [明]馮夢龍《軍師》,《馮夢龍全集》第五冊,鳳凰出書社2007年版,第136頁。
